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《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

  •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
  • 2025-08-05
  • 申报通知
  • 公示公告
  • 管理办法
  • 产业分类
  • 申报分类
 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提振消费的工作部署,培育文旅消费新产品、新场景、新模式,提升文旅产业能级,优化文旅消费环境,加强全方位保障,为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。省文化和旅游厅代省政府起草了《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(征求意见稿)》,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:
    一、发送电子邮件至wangxinyuan@shandong.cn,邮件主题请注明“《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》征求意见”。
    二、信函可寄送至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,联系电话:0531-51791732,地址:济南市历下区经十一路12号,邮编:250012。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“《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》征求意见”字样。
    三、登录山东省司法厅官网“首页-互动交流-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”在线提出意见。
   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12日。

    附件:《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(征求意见稿)》


   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
    2025年8月5日
    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
    (征求意见稿)

   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提振消费的工作部署,培育文旅消费新产品、新场景、新模式,提升文旅产业能级,优化文旅消费环境,加强全方位保障,为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。
    一、着力打造新产品
    (一)精心策划文旅促消费活动。组织开展“畅游齐鲁乐GO山东”主题旅游年推广活动,围绕四季策划特色主题产品。举办全省“四季村歌”展演活动。加大新产品、新业态宣推,邀请重点客源地渠道商及融媒体来鲁采风踩线,针对青年群体开展“Passion山东·青春之旅”高校推广活动。开展“跟着微短剧游山东”活动,遴选一批热门短剧取景打卡地,推动“微短剧+”创作计划落地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广电局)
    (二)开展利企惠民提升行动。发动有关金融机构、能源和文旅企业、在线旅游服务商等,面向全国游客推出“好客山东”文旅优惠大礼包。线下通过市场化方式,在符合条件的景区、旅游饭店、等级民宿、旅行社、书店、剧院等场景消费,享受相关银行卡支付减免“双重”消费优惠,全年总优惠减免额度不低于5000万元。推出“好客山东文旅信用卡”“游油齐鲁卡”等惠民产品。线上开设山东专区,推出多业态联动产品和各类打折减免优惠。支持各市培育特色文旅企业,开发平价、亲民、惠民的新产品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,各市)
    (三)推动项目改造建设提质增效。实施景区焕新工程,丰富体验场景、迭代更新产品、拓展综合功能,支持各设区的市打造游客人次过千万的核心景区,鼓励县(市、区)打造标志性景区。年内新评定4A级旅游景区不少于10家。大力培育沉浸体验、银发旅游、低空文旅、红色旅游、海洋旅游、乡村旅游、生态旅游、冰雪旅游、研学旅游、休闲娱乐等十大新业态。持续丰富全省重点文旅项目库,严把入库标准,动态调整管理,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、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,着力推出一批规模体量大、科技含量高、辐射带动强的标杆性项目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发展改革委,各市)
    (四)丰富一二三产融合新供给。农业农村、工信、住建、教育、体育等部门加强与文旅的跨界融合,协同联动。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,开展艺术乡建工作,搭建乡村美育服务平台,丰富乡村农创、乡村美集、乡村研学产品,联动举办不少于500场次“乡村好时节”主题活动。推动全省工业旅游企业丰富产品业态,支持工业旅游企业开发文创产品,开展特色旅游活动。组织“体育赛事进景区”活动和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行动,丰富产品供给,加强匹克球等新兴运动的推广普及。开发“好客山东见识齐鲁”经典产品,推广研学旅游品牌标识使用规范。组织开展“跟着孔子研学旅游季”,推出主题产品。组织开展文旅产业赋能城市发展行动,围绕历史街区改造提升、老旧厂房改造、文商旅综合体打造等,盘活存量土地空间,创新文旅消费场景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农业农村厅、省教育厅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住建厅、省体育局)
    (五)开发交旅融合新产品。围绕公路、铁路、海上、航空、邮轮等领域,开发一批交旅融合新产品。持续完善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建设,融入旅游服务功能,科学布局游客打卡点、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。做好精品旅游公路项目储备工作。加快推动低空飞行旅游发展,拓展空中观光、空中运动等特色业态。加大文旅与邮政资源整合力度,科学布局主题邮局建设。丰富‘好客山东·齐鲁1号’产品体系,打造“跟着列车游山东”“跟着列车看国宝”等系列产品线路。持续优化“好客山东·半岛1号”航线,丰富“1+N”海上游产品,打造“美丽海岛”“滨海揽胜”“舌尖寻鲜”“醉美仙境”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。支持青岛市推进国际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建设及场景提升试点工作,加速布局国际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及场景,全方位提升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、度假休闲、餐饮、娱乐、海洋文化体验、会议会展等消费体验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交通运输厅、山东海事局、国铁济南局、省邮政局,相关市)
    (六)打造精品旅游演艺。支持各市发展“演出经济”,鼓励出台大型演唱会、音乐节激励政策,对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型演唱会、音乐节或知名院团优秀剧目的主办单位实施奖励。打造特色演艺品牌,支持各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,重点挖掘礼乐文化、海洋文化、齐文化、黄河文化、运河文化、红色文化与等特色文化资源,因地制宜创排精品演艺。鼓励4A级以上旅游景区、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、旅游休闲街区打造多元演艺项目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,各市)
    (七)激发入境旅游新潜力。全面提升山东入境旅游便利化,新开、加密国际航线,开通俄罗斯、泰国的入境旅游包机。争取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政策,实现入境游客平峰期30分钟内通关、高峰期1小时内通关。支持济南、青岛、烟台、威海申报口岸进境免税店,推动离境退税“即买即退”试点。创新营销模式,推动“好客山东”品牌纳入文化和旅游部“你好!中国”整体框架,赴重点客源市场举办系列营销活动,在主要客源市场布局“好客山东”境外推广中心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公安厅、省交通运输厅、省税务局、青岛海关、济南海关、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)
    二、着力打造新场景
    (八)繁荣“不夜天”场景。合理规划全省夜间文旅消费场景,突出文化赋能,深挖本地非遗、老字号等特色资源,打造差异化竞争力。着力培育集夜游、夜演、夜宴、夜购、夜娱、夜宿于一体的综合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。支持现有100个省级及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质提升,打造“小而美”的精品演艺、沉浸式体验等项目。完善夜间照明、交通接驳等基础设施,加强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,确保“夜经济”安全有序繁荣发展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,各市)
    (九)创新“数字赋能”场景。鼓励各市打造一批赋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数字化文旅综合体项目。积极探索沉浸式体验、数字演艺、电竞文旅等新兴业态。运用沉浸式、数字化手段,活化儒家文化、泰山文化、齐文化、红色文化、海洋文化、运河文化等齐鲁文化。支持文化产业园区(基地)引入文创市集、沉浸演艺、数字体验等新型业态,丰富多元消费场景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科技厅、省大数据局,相关市)
    (十)做优“寻味烟火”场景。持续办好“好客山东·美食联赛”,指导各市深挖博山菜、胶东菜、孔府菜、滕州菜等齐鲁特色餐饮文化,鼓励发展文化主题餐厅、特色美食街区、城市烟火市集,构建“主题餐厅+美食街区+烟火市集”的特色餐饮矩阵。指导各市配套景区游览、住宿、购物等优惠措施,推动餐饮与各地文化、节庆活动、旅游线路深度融合,提升“舌尖上的山东”品牌吸引力,有效拉动餐饮消费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商务厅,各市)
    三、着力探索新模式
    (十一)做强“票根经济”联动模式。鼓励各市发布特色演出“打卡清单”和旅游攻略,创新开展凭演出票免景区门票和抵扣酒店、餐饮、购物消费等优享活动,加强演出与文博场馆优质展览联动。推行“交通票据+文旅”优惠措施,凭“齐鲁1号”“半岛1号”火车票、船票,享沿线、沿海城市景区、住宿优惠。适时推出京沪高铁沿线城市有关景区酒店优惠活动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,各市)
    (十二)创新“遗产活化”体验模式。持续打造“文物主题游径”,鼓励开发“非遗盲盒”等互动性强的文化创意产品。深化“非遗+旅游”融合,培育16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,打造60个具有非遗特色的旅游景区、街区、酒店和民宿。组织全省非遗文创设计大赛、非遗IP应用案例征集推广活动,遴选百件优秀设计作品、孵化50个成功应用案例。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,支持泗水县、诸城市、巨野县、沂南县等国家级试点县探索新模式、培育新项目,做强乡村文化产业品牌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农业农村厅,相关市)
    (十三)拓展“场馆+”复合模式。推进博物馆强馆建设工程和“全省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”。探索建立免费开放与市场运营、公益服务与刺激消费相结合的开发模式。稳妥推进博物馆等事业单位文创产品收益分配试点工作,对文创产品销售净收益的70%及以上用于事业发展,净收益的30%及以下可用于相关人员激励。持续办好全省博物馆文创大赛。引入沉浸式展览、艺术市集、小型演艺、“文化夜校”等多元业态,着力打造集文化体验、休闲社交、创意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。引导有条件的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,利用延时时间开设新的服务项目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、省财政厅,各市)
    四、着力提升新能级
    (十四)支持省内市场主体做大做强。实施“文旅企业扬帆计划”,支持山东文旅集团和各市、县文旅集团做大做强,继续发挥山东文旅企业联盟作用,进一步推动文旅企业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着力培育文旅产业细分领域冠军企业,持续培强16个精品旅游产业集群,打造一批“百千亿”级产业集群。扎实开展服务民营文旅企业专项行动,聚力解决民营企业困难问题。发挥“金融+文旅”工作专班作用,引导各类金融资源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。组织“文旅企业大走访”“文旅企业家会客厅”“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”等活动,精准帮扶企业纾困解难,加大支持民营文旅企业的招商引资与推介力度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,各市)
    (十五)优化旅游住宿供给结构。指导星级旅游饭店、等级旅游民宿规范开展评定与复核工作,扩大优质住宿供给规模。修订完善《山东省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工作流程》,提升评定复核工作的规范性、科学性和权威性。探索“住宿+”产业融合发展模式,释放住宿业消费潜力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,各市)
    (十六)推动旅行社转型升级。推出山东“十大必游线路”“百条网红线路”,组织旅游线路产品设计大赛,引导旅行社开发差异化、个性化、定制化旅游产品。印发实施《山东省A级旅行社评定标准》,重启旅行社等级评定工作。制定《旅行社责任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》,对按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企业给予补贴。实施“十强百佳”计划,打造高端产品旅行社联盟。引导旅行社规模化发展,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领军式旅行社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,各市)
    (十七)扩大文旅区域协作和对外贸易。加强区域联动协作,赴河南、河北、辽宁等重点客源地举办推广活动。加强与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重庆、甘肃等支援协作地交流,举办特色活动,推动游客互送。依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(济南),组织企业参与“多彩中国佳节好物”文化和旅游贸易促进活动,办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对接交流活动(欧洲线)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,各市)
    (十八)全面优化消费环境。大力推广“好客服务”标准,引导全行业、全要素提升服务质量。推行“首席质量官”“标杆服务员”等服务质量承诺制度,覆盖全省4A级以上景区、旅行社及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、民宿等企业。督促旅行社严格落实“一团一报”制度,遵守入出境团队旅游管理政策,使用合格供应商。加强《导游服务规范》宣贯培训,提升导游服务规范化水平,加强培育导游人才队伍。开展整治强迫购物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行动,紧盯旅游购物活动集中区域,以旅行社、旅游购物店、在线旅游经营者、导游为重点,对旅游市场强迫购物问题开展全链条整治。加强对剧本娱乐、旅游住宿业、演出新空间和虚拟主播、虚拟演唱会等新业态跨部门综合监管。依托“云游齐鲁”智慧文旅平台,搭建集信用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信用文旅平台,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管理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公安厅、省市场监管局,各市)
    五、强化政策保障
    (十九)强化组织领导。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机制,发改、财政、农业农村、工信、交通、市场监管、商务、文旅、体育、公安等部门加强资源整合、协同联动、统筹协调,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。每年推出一批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新消费文旅领域典型案例。健全提振文旅消费体制机制,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,加强对财政资金监督管理,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。加强政策宣传推广,广泛宣传促消费政策、活动成效和典型经验,营造全社会关注消费、支持消费、参与消费的浓厚氛围。
    (二十)加大资金激励力度。统筹全省旅游发展资金,重点支持各市举办文旅消费促进活动,发布文旅消费系列主题产品,展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成果。对我省首次被认定为“中国旅游集团20强”、首次入选“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(单位)”“国家5A级旅游景区”“国家级旅游度假区”等的单位,省级财政分别给予500万一次性奖励;对我省首次入选“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”“国家文旅产业赋能城市发展典型案例”“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”“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”等的单位,省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一次性奖励。每年对符合条件的、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文旅消费新场景项目,给予不超过投资额15%的补贴。落实《山东省“引客入鲁”奖补办法》,省级层面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,对组织招徕入境游客、组织入境包机、开展境外营销、组织省外游客乘坐旅游列车的旅行社予以奖补。对符合条件的入境旅游包机、邮轮每架(航)次最高奖励不超过10万元;对符合条件的游船,每航次最高奖励不超过4万元;对接待入境游客总量予以一定奖励;对组织省外团队游客在山东乘坐旅游列车,符合条件的单团奖励最高不超过4万元。
    (二十一)推动职工文旅消费。开展“齐鲁惠工游”活动,支持全省基层工会使用工会经费购买“好客山东一码通”旅游年票以及其他跨区域旅游年票,作为职工福利发放。基层工会组织全员参与的职工文体活动,在现行规定的基础上每年增加一次,活动形式涵盖观影、文艺演出、体育比赛等。放宽春秋游活动限制,基层工会每年最多可组织4次职工春秋游活动,活动范围由本市拓展至可跨区域开展。基层工会会员团体乘坐“好客山东·齐鲁1号”旅游列车给予票价优惠。

    (二十二)强化金融赋能作用。落实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政策,建立文旅产业融资需求项目库,搭建银企供需双方对接平台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特色金融产品,优化提升“文旅工赢贷”“鲁担文旅贷”“文旅振兴贷”“非遗贷”“文创贷”金融服务水平。用足用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、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、险资入鲁等政策措施,在16市组织开展金融和产业政策宣讲活动,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优选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纳入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,支持优质文旅企业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。


取消